景泰三年九月十二日,新君朱见清登基的第二天,确定了大行皇帝朱祁钰的諡号跟庙号。

        諡号这种东西在汉唐时代,基本上是用来总结帝王的一生,皇帝当的好就给个美諡,皇帝要是当的稀烂,臣子不给面子定个恶諡也没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随着朝代的更替,諡号这玩意就越来越不值钱了,以前秦汉能得到个“文”、“武”的諡号,b如说汉文帝、汉武帝、隋文帝等等,那简直要英明神武到巅峰境界,朝臣才会在驾崩後给这个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唐宋阶段,不管皇帝当的怎麽样,諡号基本上都会捡个好听的给。直至明清朝代,諡号已经不是什麽好坏的问题,那是一个字的美諡都不足以彰显皇帝的英明。

        明朝自朱元璋之後,諡号整整高达十七个字,凡是能想到的好听词汇全部用上,清朝更是开天辟地的用上了二十二个字的諡号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麽长的諡号念都念不完,於是乎一般情况下就只看最後一个字,b如明宣宗朱瞻基的諡号是“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”,简称就是宣宗章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通过礼部的拟订,景泰帝朱祁钰的諡号,最终确定为“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”,简称就是景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布义行刚曰景,以刚行义。

        土木堡之战後景泰帝坚守京师,拿出了君王Si社稷的魄力,其“大义刚决”諡号为景皇帝没有任何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相b较諡号,唐宋之後评价皇帝更为准确的是庙号,其中“太高世中”四字,就是最好的几个庙号。b如太祖、太宗、高祖、世宗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