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国公的条件嘛……我看,也就都还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修三峡水路、纤道,三五十万两足够了。至于子弟离乡,也未必是坏事,跟着历练历练总是好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,这些年松江府那些新窜起来的,多少都是早些年跟着兴国公一步步走来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看呢?反正这事儿是募股的,你们要是不愿意做,也不勉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其余商人闻言笑道:“李兄,我们虽笨一些,却也知道这其中的好赖。这是不消说的,只说咱们入股的钱,怎么分?各占多少?这是要大家商议下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至于干不干,那是不消说的。落在嘴边的肥肉,还能让给别人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按国公那边给的保护价来看,就算朝廷用最低价收购,就拿咱们现在的成本来算,也有利可图。况且日后用了吃煤的铁牛,加之煤矿那边那边也要改办,赚是肯定赚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众商人对将来能够赚钱都是深信不疑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朝廷之前还真没用过类似的手段,但想着毕竟时代变了。以前川盐要做军事支持,云贵就算是边境区了,要换马、换粮食补充军需后勤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云贵各地伴随矿业日多,加之改土归流之动作,如今大不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看起来,朝廷也确实有这么改的道理,由原本的军事作用,让位于官运、商销,解决贵州吃盐的问题,也通过盐也加强对贵州的控制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