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着崇祯一副如丧考妣洪阿九也不知道自己说错了啥:“也不是都这样,要回你家有亲戚考上功名或者当官,那也能省掉皇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到这个崇祯脸sE才稍微好一点,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:“应该是考上功名免自己的粮税和徭役吧?怎么亲戚也能收益?”

        洪阿九羡慕的说道:“话虽然这么说,但是只要亲戚有人考了功名,大家都会把地投献到他的名下,给他分一点钱粮,大家也能少交一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崇祯嗯了一声:“虽有变通但是也无不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朱慈烺知道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当即问道:“那要是考上功名岂不是白得那么多地?一个人能得多少呀?”

        洪阿九挠挠头:“这个俺可不清楚,但是俺们邻村有一个秀才投效给他的地有几百亩吧,听说吴村的吴举人能得几千亩呢,俺们没有那个福气,也不懂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崇祯惊讶的问道:“朝廷规定秀才免五十亩粮税?哪来的几百亩?”

        洪阿九摆摆手:“大家都这样,官府也不管,他们都是老爷,将来都是要当官的,官官相护呗,不过要是哪里有人考上功名乡邻就要倒霉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崇祯奇怪的问道:“为何会这么说?”

        洪阿九掰着手算:“要是考上功名他家和他亲戚的地都不用交税了,但是官老爷还要收够那个数目,不就要分摊到其他人身上。不是有人唱个歌谣么‘秀才考,邻里跑。举人中,乡邻空。进士得,全县躲。’”

        朱慈烺无语的看着崇祯变幻不定的脸sE,这些对崇祯的冲击太大了,朱慈烺问洪阿九:“那你在你们村算中人之家吧?你们村有多少户人家?能吃饱饭的有几家人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洪阿九思考了一下:“我们村有一百多户人,吃饱的应该有七八户吧,他们自己有一点地,种点菜和粮食卖到京城,像我们这样租地的农闲时在找些零活还能吃个半饱,吃不饱的少只有几户吧,毕竟是天子脚下,只要肯卖力气还是能吃上饭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话崇祯听着满意,朱慈烺对于洪阿九的话不太认同,刚想说话,洪阿九的孩子跑过来:“爹,娘说能吃饭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